要點∶
- 8月11日中國央行大幅上調美元/人民幣中間價1.9%
- 匯率調整的作用可能不會像20年前那樣出現同樣的穩定效用
- 中國央行採取行動後,澳元/美元下跌,嗣後影響可能更大
中國的寬鬆已經是屢見不鮮,過去幾個月中國央行和其他機構紛紛出台措施刺激經濟。然而中國央行周二大幅上調美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舉措卻令市場始料未及
- 事情經過
北京時間8月11日9點18分,中國央行上調美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136個基點至6.2298,這是自1994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以來最大幅度的上調。在岸人民幣匯率則在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自由浮動。
- 為何中國選擇讓人民幣貶值
自從十八大以來,高層一直致力於將中國經濟從原來的依靠出口與資本流入更多地轉變為依靠國內消費和其他內部因素。伴隨而來的則是努力開放本國金融體系以更好地適應全球經濟發展,並且運用外部的力量來幫助制止中國半封閉金融系統之下的內部單邊失衡風險。
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一片低迷,全球各主要央行紛紛採取寬鬆政策刺激,如美聯儲、英央行、歐央行和日央行的政策都給匯率帶來了明顯的溢出效應(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元等自由貨幣)。但是對人民幣而言,卻始終不動如山。實際上我們可以從下圖看到,儘管美元因為美聯儲的加息預期越來越明顯在全球表現亮眼,但是當他遇到人民幣之後卻略顯無力,人民幣/美元從2012年開始便逐步走高。
- 人民幣貶值對全球市場的短期影響如何?
降息或者流動性注入對於中國金融體系的影響依然不及中國目前現存的金融體系的障礙。然而,人民幣大幅貶值更像是一種單方面的舉動。對於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貿易領域而言,這會提振出口的增長,但是由於貨幣貶值帶來的進口成本上升將會抵消對外國商品的需求,這便是人民幣貶值的副作用。
下圖所示貶值的人民幣對於澳元的影響。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消費了澳大利亞出口的絕大多數大宗商品。由於人民幣貶值帶來的中國製造商成本的迅速提升,匯率調整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將會逐漸顯現。
此外,它可能會帶來另一種系統性壓力∶貨幣政策的爭奇斗艷——部分好事者喜歡將其定義為“貨幣戰爭”。許多發達國家的央行都紛紛採取寬鬆政策志在令本幣貶值而不是促進本國的製造業增長轉型或者穩定各個部門。歐央行去年就表示,歐元/美元突破1.4將是經濟和通縮壓力的災難。澳儲行、紐儲行和加央行等一眾商品大國的央行也是紛紛表示過去幾年他們的貨幣被高估太多從而紛紛令本幣貶值。日央行在叫囂G7出爾反爾之後也直言不諱的表示,他們的QQE政策就是要讓日元貶值。
中國雖然不曾加入貶值大營,但是已有苗頭。如果本幣貶值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工具,澳儲行一樣的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息採取回應。進一步說,如果這種不可說的情況的確出現,將會給市場帶來病態的結果(出口通縮、金融體系不穩定、爭相反擊等),那麼已經準備加息的美聯儲和英央行短期內可能都會擱置其加息計劃。
(摘錄自DailyFX)
留言列表